调 指乐曲中所使用一组音。乐曲可以用调中所有音也可以只用一部分,有时候也会额外用其他音。大多数流行音乐只用一个调,有时候也会在中间改变调。
大调和小调的区别在于大调基于大调音阶,小调基于小调音阶。如C大调基于C大调音阶,A小调基于A自然小调音阶。
音阶中第一个音成为 根音 或 主音,也是调的根音。其他音都以根音为中心, 包括旋律也以根音为中心。
下为英国摇篮曲《一闪一闪亮晶晶》的旋律,该旋律由C、D、E、F、G、A组成,均属C大调。
听这段旋律时,能明显感觉到C是旋律的归宿,根音为C,调为C大调。
通常使用大调的乐曲听起来明亮快乐,小调乐曲听起来忧郁悲伤。
当一个大调和一个小调所使用的音相同时,这两个调称为 关系大小调。如G大调和E小调是关系大小调
每个大调都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小调,反之亦然。关系小调的根音比关系大调低一个小三度,在如上例子中,根音E比根音G低一个小三度。
当一个大调和一个小调使用相同的根音,这两个调称为 平行大小调。如C大调和C小调是平行大小调。
平行大小调使用不同的音;小调对于大调来说,第三、六、七度音都降了半音。
在五线谱中, 调号 紧跟在乐曲开头的 谱号 之后,调号用来指明乐曲是用哪个大调或关系小调中包含的音。
关于 调 和 调号,如下表中C大调和A小调(它们是关系大小调)没有升降号,其他的调有1到7个升降号,最常见的是三个升降号。
Major | Minor | Sharps or flats | Key signature |
---|---|---|---|
C major | A minor | 0 |
五度调式循环圈 可以可以很直观的帮你记住这些调和调号,如果你记住大调,大调根音下移小三的就能轻松找到对应的关系小调。
大调从C开始,每次升高一个纯五度,就增加一个升记号。如G大调(C大调升高纯五度)有一个升记号,D大调(C大调升高两个纯五度)有两个升记号。
大调的根音比最后一个音(带升记号)高半音。升记号可以用 ‘Father Charles Goes Down And Ends Battle(查尔斯神父倒下了同时结束了战斗)’ 的首字母来记忆,或 ‘非常感动啊二伯’ 的拼音首字母。如下为所有升调号:
大调 | 小调 | 升调 号数 |
升记号音 | 调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G大调 | E小调 | 1 | F♯ | |
D大调 | B小调 | 2 | F♯, C♯ | |
A大调 | F♯小调 | 3 | F♯, C♯, G♯ | |
E大调 | C♯小调 | 4 | F♯, C♯, G♯, D♯ | |
B大调 | G♯小调 | 5 | F♯, C♯, G♯, D♯, A♯ | |
F♯大调 | D♯小调 | 6 | F♯, C♯, G♯, D♯, A♯, E♯ | |
C♯大调 | A♯小调 | 7 | F♯, C♯, G♯, D♯, A♯, E♯, B♯ |
大调从C开始,每次降低一个纯五度,就增加一个降记号。如F大调(C大调降低纯五度)有一个降记号,B♭大调(C大调降低两个纯五度)有两个降记号。
大调的根音和调号中倒数第二个降记号的音相同(F大调除外)。降记号可以用 ‘Battle Ends And Down Goes Charles' Father(战斗结束了,查尔斯父亲倒下了)’ 的首字母来记忆,或 ‘不饿啊都该吃饭’ 的拼音首字母,顺序和升调号刚好相反。如下为所有升调号:
大调 | 小调 | 降调 号数 |
降记号音 | 调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F大调 | D小调 | 1 | B♭ | |
B♭大调 | G小调 | 2 | B♭, E♭ | |
E♭大调 | C小调 | 3 | B♭, E♭, A♭ | |
A♭大调 | F小调 | 4 | B♭, E♭, A♭, D♭ | |
D♭大调 | B♭小调 | 5 | B♭, E♭, A♭, D♭, G♭ | |
G♭大调 | E♭小调 | 6 | B♭, E♭, A♭, D♭, G♭, C♭ | |
C♭大调 | A♭小调 | 7 | B♭, E♭, A♭, D♭, G♭, C♭, F♭ |
两个调号的音都是一样的(如在在钢琴上都是相同的键),称为 等音调。G♭大调、E♭小调、F♯大调、D♯小调这个四个都是等音调。
七个升降记号的调(C♯大调/A♯小调/C♭大调/Ab小调)很少用,使用五个升号和降号的等音调(D♭大调/Bb小调/B大调/G♯小调)更易读。
任何一个调都能组成七个三和弦:3个大三和弦、3个小三和弦、1个减三和弦。三和弦是由调上两个音为三度构成。
大调中的音为大调音阶中的音,音阶中各和弦分别为大三、小三、小三、大三、大三、小三、减三和弦,如下为C大调各和弦:
大多数乐曲只使用所属调式中的和弦,听起来会比较和谐。最常使用的是调中的一、四、五和弦,在大调中均为大三和弦。
小调中的音为自然小调音阶中的音,音阶中各和弦分别为小三、减三、大三、小三、小三、大三、大三和弦,如下为A小调各和弦:
和大调一样,小调中最常使用的是调中的一、四、五和弦,在小调中均为小三和弦。不过第五和弦一般改成大三和弦弹奏,这样和弦中会包含调中主音的导音,听起来比第一和弦更有张力。
在上例A小调中,主音为A,第五和弦为Em(包含E、G、B)改成和弦E(包含E、G♯、B),出现的G♯为主音A的导音。
等音调如C大调和A小调音相同,但是最常用的第一、四、五和弦是不同的。在C大调中和弦为C、F、G,A小调中和弦为Am、Dm、Em(做大调演奏时为E)。
调中的和弦可以增加一个音或多个音,比如常见的是增加七度音,特别是在第五和弦上,如下为C大调和弦增加了七度:
大调中各和弦的命名为主和弦、上主和弦、中和弦、下属和弦、属和弦、下中和弦、导和弦。在小调中名称也一样,不过最后一个和弦没有基于导音所以称为下主和弦。
以下为列表大调中所有调号的七个和弦,最多有留个升号或降号,五度调性循环圈 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各个调的和弦。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C | Dm | Em | F | G | Am | Bo |
D♭ | E♭m | Fm | G♭ | A♭ | B♭m | Co |
D | Em | F♯m | G | A | Bm | C♯o |
E♭ | Fm | Gm | A♭ | B♭ | C♭m | Do |
E | F♯m | G♯m | A | B | C♯m | D♯o |
F | Gm | Am | B♭ | C | Dm | Eo |
F♯ | G♯m | A♯m | B | C♯ | D♯m | E♯o |
G♭ | A♭m | B♭m | C♭ | D♭ | E♭m | Fo |
G | Am | Bm | C | D | Em | F♯o |
A♭ | B♭m | Cm | D♭ | E♭ | Fm | Go |
A | Bm | C♯m | D | E | F♯m | G♯o |
B♭ | Cm | Dm | E♭ | F | Gm | Ao |
B | C♯m | D♯m | E | F♯ | G♯m | A♯o |
乐曲的调性可以通过乐曲的调号、和弦、旋律来确定,学习和弦和调号可以确定调性。注意有时乐曲调会在中途改变(参考第6节)
如果乐曲有调号,那么调号就指定了乐曲为某个大调或者关系小调(参考第2节),再通过检查和弦、有时候还要检查旋律来确定是大调还是小调。
通常何变音记号都不影响乐曲的调性,变音记号在各种音乐体裁中都常见。如果乐曲中途的调性改变,通常使用心得调号而不是一直使用变音记号。
大多数乐曲都以第一和弦开始和收尾,如乐曲开始和结尾都是Cm和弦,那么就是C小调。
乐曲通常使用第一、四、五度和弦(参考第3节),可以通过这个特点将大调和小调区分开。
如C大调和A小调虽然有相同的调号,但第一、四和五度和弦是不同的。C大调的主和弦是C、F、G,A小调的主和弦是Am、Dm和Em(经常演奏成大三和弦)。
如下《想象》(约翰-列侬,1971年)的例子中,调号为C大调或者A小调;通过和弦确定了该乐曲WieC大调:
乐曲中的旋律并不会使用调中的所有音,音阶只需要几个音就能确定,这样可以缩小调性的范围。
如旋律只用了E和F,调只可能是C大调或F大调以及这两个的关系小调,不可能是带升记号的调因为其他升调号F都要带升变音记号,也不可能是其他带降记号的调因为其他降调号E都要带降变音记号。
有时小调可以通过在旋律中的变音记号来识别,因为小调的第七度导音只能用变音记号,如A小调没有升调号和降调号,导音G♯加了个变音记号。
旋律通常在主音上下围绕,并经常停留在根音上让听众感觉旋律没必要继续。此外,旋律的最后一个音一般和根音相同,旋律的音和起伏也可以用来判断调性。
大多数音乐都是大调或小调,但是也有用其他调式的。中世纪7个教会调式现在主要用于爵士、民谣和摇滚乐,名称分别为Ionian, Dorian, Phrygian, Lydian, Mixolydian, Aeolian和Locrian。
所有调式的音和大调音阶相同,只是以大调音阶上不同的音开始。如C大调音阶(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)包含如C大调音阶由C, D, F, F, G, A, B, C组成,D Dorian调式(D, E, F, G, A, B, C, D)是从C大调音阶第二个音开始,G Mixolydian 是从C大调音阶的第五个音开始,如果不清楚可以参考音阶
由于每个大调音阶有一个相同音的关系小调,大调中所有音有七个调式,因此,乐曲的音不能仅仅通过音来确定,还有必要根据根音。
下例中,民谣《What shall we do》调号中没有升降记号,即使用了七个自然音(C、D、E、F、G、A和B),一般情况下这表示C大调或A小调。但是根音为D,C大调中D在第二个音,因此推算出改调式为D Dorian。
调式在五线谱上有两种记谱方式:调式用相同音的大调,如上例所示,D Dorian和C大调一样无升降记号,因为它的音与C大调一样。
另一种方式是,调式记号写成它相同根音的大调或小调记号,此时,D Dorian写成D小调,因为根音和D小调相同。上面的例子中D Dorian写法如下,此时记号和D小调相同:
后一种记谱法优点是调号可以反映出根音,因为调号和有相同根音的小调,缺点是不能反映出音符,必须用变音记号修正音符。
Lydian 和 Mixolydian调式通常用相同根音的大调,因为它们只有一个音和大调不同,所以这个不同的音需要用变音记号,如G Mixolydian (G, A, B, C, D, E, and F) 和 G 大调 (G, A, B, C, D, E, and F♯)仅仅只有最后一个音有区别。
Dorian 和 Phrygian 调式通常用相同根音的小调,因为它们只有一个音和大调不同,所以这个不同的音需要用变音记号,如D Dorian (D, E, F, G, A, B, and C) 和 D 小调 (D, E, F, G, A, Bb, and C) 仅仅只有倒数第二个音有区别。
Ionian调式和大调的音阶是相同的,Aeolian和小调的音阶是相同的;C Ionian调式等同于C大调,A Aeolian调式等同于C自然小调;也就是说大调和小调只是Ionian 和 Aeolian调式,只是名称改变了。
一些音乐人不区分的使用Ionian调式和大调、Aeolian和小调,一些音乐人特别重视调式,只有在模态音乐(通常只用一种调式,无导音)时才使用调式。
转调 是指乐曲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上。转调在乐曲中很常用,特别是较长的古典音乐中,可以创造变化和表现力,给音乐提供新的力量。
使用不属于改调式的音通常认为是转调,也可以是使用新的和弦或旋律。在五线谱中,转调通常涉及到改变调号或加入变音记号,除了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调,此时不需要改变调号和变音记号,但和弦和旋律需要围绕新的根音;也就是说常用第一、四、五和弦也会发生变化。
下例乐曲《‘You'll Be in My heart》(Phil Collins, 1999)中一段从F♯大调转调到E♭大调,主要是通过改变和弦来提现,B♭、E♭、A♭/E♭和弦属于新的调。
如果乐曲中一段短暂的改变了调式,则成为 离调,而不是转调。离调时新的调式很快就回到原来的调式,新的调式没有充分巩固。
在流行音乐中,最常见的转调就是将现有调式升高半音或全音到新的调,通常用于最后的副歌上,让听众听到新的力量表现。 如《Love on Top》(Beyoncé,2011)多次调高半音,最后的副歌重复了四次,每次都升高了半音,这首歌的调性是C大调,最后四段分别是降D大调、D大调、E♭大调和E大调。
第二种常见的转调方式就是转调到对应的关系大小调上,不过由于这两个调使用相同的音,这种转调没有太大的变化,特点是从大调转关系小调或从小调转关系大调。 如《Mirrors》(Justin Timberlake,2009)就是关系大小调转调,歌曲是C小调,在副歌中转调成E♭大调,副歌之后又回到C小调。
第三种常见的方式为转调到对应的平行大小调上,由于这两个调使用不同的音,转调更有表现力,在流行音乐中,这种转调常用于独唱和合唱之间。 如《Happy Together》(The Turtles, 1967)就是平行大小调转调,歌曲是F♯小调,在所有的合唱中转调成F♯大调,小调到大调的转调给副歌增加了积极明亮的力量。
在古典音乐中,转调到属音(升高纯五度)或下属音(降低纯五度)也很常见,新调和原调是近关系调,唯一的区别只有一个音不同,容易创造出一个平稳过渡的感觉。
一般有两种转调方式:
直接转调是流行音乐最常见的转调方式,上述歌曲《Love on Top》、《Happy Together》都是直接转调,如下《Wouldn't It Be Nice》(The Beach Boys,1966)当歌曲开始突然从A大调转调到F大调:
同和弦转调在古典音乐中常用,流行音乐中也有使用,通过相同和弦(支点和弦)创造出一种平稳过度感。如Fm和弦属于C小调(第四)也属于F小调(第一),可以作为支点和弦。
下例中《Save me》(Queen,1980)从G大调转调到D大调,过渡中使用了G和弦和D和弦作为支点和弦,这两个和弦在G大调中为第一、第五和弦,在D大调中为第四、第一和弦。
同和弦转调经常出现在有许多共同和弦的调式之间,两个调相同的和弦越多,越有可能作为支点和弦转调。
移调 指整首乐曲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;这意味着所有的音与和弦都升高或降低一个指定的音程。如从C大调移调到E♭大调就是将所有音升高一个小三度,因为从C到E♭的音程就是一个小三度。
移调时值改变音高,不改变乐曲的结构与和弦。也就是说乐曲保持不变只是移动到更高或更低的音域。下例为英国摇篮曲《Twinkle, Twinkle, Little Star》,第一段为C大调,第二段为移调后的E♭小调。
移调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形中:
如果乐曲在音乐作曲软件(如Musescore)中,可以很方便的移调到不同的调上,结合如下几种移调方式可能会有更多变化:
所有的音与和弦都升高和降低调性之间的音程。 如乐曲要从C大调转到E大调,所有的音与和弦升高一个大三度。 如C大调的四个和弦C, Dm, G7, 和Am。移调后四个和弦已经升高了一个大三度到E大调E, F♯m, B7, 和 C♯m。 注意移调只改变了根音,没有改变和弦的类型。
所有的音和和弦按照移调前后的度数差别进行升高或降低,如从G大调移调到F大调,也需要将第四度和弦移到F大调第四度上。 G大调的第一、二、四、六和弦为G、Am7、D7、Em,移调到新的F大调后,这四个和弦变为F、Gm7、C7、Dm。
这种移调只能出现在有乐谱的情况下,乐谱开始处的调号改成新的调号,所有的音都会升高或降低,升高或降低的度数和调号之间的度数一样。变音记号不影响升高或降低。
最后修正变音记号,如果原调号中一个音有变音记号,移调后该音符可能也会变。如下会C大调的《The Entertainer》 (Scott Joplin, 1902):
在下例中,改乐曲被移调到A大调。移调的方式将调号改为3个升号,并将所有的音符下移三度(C到A有三度),相比移调前,这两个音都升高了半音
在上例中,变音记号在移调前和移调后看起来是一样的。但有时候不是这样,如果音符移调后有有降号,由于升高了半音所以可以不用升号而不用任何变音记号。